当前位置:香烟网 > 烟草资讯 >

控烟效果不尽如人意的症结分析

来源: 南京日报 手机版

       2015年6月1日北京最严控烟条例正式开始实施,条例第九条明确规定公共场所、工作场所的室内区域以及交通工具都禁止吸烟。简单来说,走进任何一个有屋顶的地方,都不得吸烟。相应公共场所的墙上都贴着“感谢您不吸烟”的标识,也有不少店家、业主会因控烟不力受到重罚。因此在公共场所里只要你想掏出烟点上,立马会被劝阻。

       公共场所控烟,一向是件“难事”,南京大学教授胡有清认为,应把公共场合吸烟情况纳入城市文明考核指标。全国政协委员一连提交了 6份关于控烟的提案,建议设置卷烟的最低价格标准,降低青少年初始吸烟染上烟瘾的可能性……

       积习难改、法不责众、取证困难等等都是控烟不尽如人意的“症结”所在,代表委员们的意见建议从被采纳到变为国家层面政策,还需要一个过程,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只能等待。北京“最严控烟措施”的良好执行效果让我们看到,公众场所不吸烟是如何变成了公众的自觉;也足以让我们深思,对于控烟,我们是否把阻力考虑得太大,而在行动上步子迈得太小?

        烟民的“不便”,其实是更多公众的方便。到单位上班,进餐馆吃饭,人每天在公共场所呆的时间最多,也最容易在公共场合受到二手烟的干扰,遗憾的是,在很多场合,对吞云吐雾者,很多人还习以为常。我们应该有信心,在社会文明程度提高的今天,掐灭一根烟,只需要一个提示、一句劝告、一个举报的渠道,这些并不难,不妨从现在就行动起来。